北京捷通华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方位人工智能技术与服务提供商

公司新闻NEWS

北京捷通华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方位人工智能技术与服务提供商

专访 | 捷通华声:以核心技术为根,以场景应用为本,践行“赋能

 发布于:2022-02-22 12:02   浏览:

 

本文共3322字,约4.6分钟

作者 | 顾白  编辑 | 吾人

来源 | 融中财经

(ID:thecapital)

 

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捷通华声成立于2000年,是最早一批从事人工智能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之一。通过对人工智能核心算法的前瞻性研究和技术引擎开发,企业已拥有智能语音、智能语义、智能视觉、大数据分析四大领域数十项核心技术。

在灵云生态体系的建设中,捷通华声摸索出了一套符合自己发展方向的商业模式。以“赋能百业,共享AI未来”为愿景,构建了由算法、技术、平台、应用全覆盖的人工智能产品生态体系,以优秀的技术产品和先进的服务理念,服务数千家客户。

坚持以核心技术突破为根本,以场景深度融合应用为目标,捷通华声正不断将市场趋势和用户需求落地为方案和产品。

以下为融中财经(ID:thecapital)对捷通华声董事长兼总经理武卫东的专访内容:

 

融中财经:“专精特新”企业,超七成深耕行业10年以上。这些年,公司发展经历过哪些阶段性难题?如何攻克难关?

武卫东:人工智能是一个新兴产业,要想持久地占有市场,必须不断地推陈出新,进行创新研发。捷通华声作为国内最早期从事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的企业之一,始终坚持立足于优势算法技术,同时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不断开拓新商机、开发新产品,致力于以全方位的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各领域,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在人工智能企业中具有较强的技术与市场竞争力。

在国内,捷通华声率先推出智能语音助手、电话客服机器人、智能语音外呼机器人、实体智能语音机器人、实时智能语音分析系统,并基于混合语种的算法研究与数据积累,填补了国内智能客服领域关于多国语言、多民族语言、多方言混合语种识别的国内应用空白。

这些年,捷通华声坚持自主研发,申请受理近300项发明专利,获得76项,拥有软件著作权500余项,拥有语音识别、语义理解、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语音合成、声纹识别、人脸识别、大数据分析等十余项AI技术自主知识产权。

在产学研用方面,捷通华声与清华大学合作,成立灵云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清华海峡院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强化板块,实现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语义理解、机器翻译等技术保持领先,同时推动各项技术交叉融合,为人工智能持续发展积蓄力量。

捷通华声在寻求底层技术突破的同时,更注重契合客户需求的产品定制化开发,通过深挖行业痛点,发挥捷通华声多种人工智能能力提供、多种解决方案实施的选择优势,推出整合多人工智能能力与多解决方案的产品,打通整个客户系统的业务环节,更好的服务客户。

 

融中财经:目前,公司主要业务线和产品有哪些?盈利点在什么地方?

武卫东:基于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经过多年市场应用与产品打磨,捷通华声推出了五大产品体系,构成公司核心营收来源。

a)可为用户提供单项或灵活组合多项AI技术的灵云全智能能力平台(AICP);

b)为开发者提供“云+端”AI技术的灵云开放平台(AIcloud);

c)为企业打造智能化客户服务中心的灵云全智能客服解决方案(AICC);

d)为多人会议、演讲汇报、谈话问话等多种语音场景提供智能化服务的灵云智能无纸化会议系统(诸葛智会)、灵云智声一体机、灵云智录问讯系统等灵云智能行业解决方案(AIIS);

e)为智能电视、智能家居、智能车载、智能机器人提供AI能力的灵云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AIoT);

目前,捷通华声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厦门、长沙、武汉、成都、西安、新疆等地成立公司,服务金融、电信、能源、政企等各领域数千家客户,正在努力实现“让每家企业都能拥有人工智能,让每个人都享受AI带来的轻松与便捷”的战略目标。

 

融中财经:公司在早期市场拓展中遇到哪些难题?现在来看,哪些行业共性经验教训?在商业场景上,有哪些新突破?

武卫东:人工智能技术泛化能力较强,可在多个行业平滑复制,捷通华声坚持行业聚焦、产业与主营业务聚焦和行业深耕战略,将全方位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多行业多场景,并通过真实场景反馈得到的数据不断打磨产品,提供更贴合客户需求的解决方案,在细分的专业场景下不断完善业务积累,从被集成向总集成转型。

捷通华声为某省会城市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部署一套智能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平台上线初期,实现接通率直接提升30%,大幅降低公众来电等待时长。拟人化的外呼机器人,直接节省80%的人力,切实实现“接的更快,分的更准,办的更实”,帮助政府部门打造接诉即办的、全面、精准、智能、高效的政务服务。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外呼机器人快速转化为疫情防控机器人,日均拨打电话超过7万通,帮助网格员快速完成对区域暂住人口的信息回访、流动人员追踪和疫情状况采集工作。

我们还为政务服务大厅上线了一款基于数字人技术的虚拟客服。通过对真人形象进行渲染学习、音色转换技术,输出不同人的声音,极大提升了公众交流意愿,实现办理指南、常识业务、投诉建议等自助问答流程,节省了申办事项的等待时长。

 

融中财经:现阶段,公司所处行业细分赛道发展如何?面临哪些市场竞争?公司护城河在哪?

武卫东:在发展过程中,捷通华声储备了深厚的核心技术和行业客户基础,是目前国内首家同时提供中文普通话、英语、粤语、四川话、上海话、闽南话,以及维、蒙、藏、哈、朝、彝、壮等多民族语言语音识别的人工智能公司。在语音识别的准确率、语音合成的自然度、机器翻译准确率等技术方向均处于行业第一梯队,并在行业客户层面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未来,公司将持续以客户需求为基准,寻求底层技术突破。同时,聚焦金融、能源、电信、互联网、政府等重点行业,切入行业头部公司与重点单位,树立标杆客户,从而实现规模化复制,进一步达到巩固市场地位的目的。

 

融中财经:“专精特新”从国家战略层再度被重视后,公司有出现哪些新的机会和转变?公司具备哪些行业优势?

武卫东:专精特新的灵魂是创新,鼓励企业创新,做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捷通华声作为专精特新“小巨人”首批入选的企业,将凭借国家的支持加大创新投入,加快技术成果产业化应用,与行业龙头企业协同创新、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提升公司市场稳定性和竞争力,并以此提品质和创品牌,进一步增强公司发展潜力和国际竞争能力。

目前,人工智能在各行业领域的应用仍处于发展前期阶段,市场规模巨大,公司立足于金融、电信、交通、互联网、政府行业,将重点发展行业方案,强化公司在此业务领域的优势,为客户提供行业解决方案,解决市场痛点,为客户创造价值。

同时,为响应关键技术国产化发展战略,公司近年来不断推进国产化适配建设。目前捷通华声的人工智能产品已顺利完成与中标麒麟、银河麒麟、统信UOS、飞腾、龙芯、华为鲲鹏、达梦数据库等国产操作系统、芯片、据库产品的兼容性互认证, 形成多元异构的信创产品生态,有望在国家自主可控的发展浪潮下持续受益。

 

融中财经:公司是否有新一轮融资计划?在选择投资机构时,看重哪些方面?

武卫东:创新型科技企业的发展,向来离不开资本的加持。多年前,捷通华声就引入了计算机软件行业的专业投资团队——华软投资和水木创投,后来又陆续引入海通证券,深创投等战略合作伙伴。

在发展过程中,我们不仅和股东保持了密切合作关系,充分发挥了各家股东的优势特长,在技术开发,市场开拓,资金利用,资本运作等多个方面实现资源整合。

在选择投机机构时,公司更多评估合作方对人工智能产业的理解和需求。投资人的行业特性和产业规模,与公司未来发展方向的契合度,期望通过融资活动,不仅能引入资金,也能带来业务资源,市场需求,合作理念,合作伙伴。一起同舟共济,共创产业未来。

目前,捷通华声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也在进行常态化融资,并且正积极筹备在合适的时机IPO。

 

融中财经:2021年感受到投融资市场哪些资本变化?

武卫东:2021年,资本对于人工智能领域仍旧保持很高热情,主要是AI行业完全契合国家战略发展方向,是国家重点鼓励和支持的产业,前景有无限的想象空间。不过,由于很多AI企业前期投入巨大,亏损严重,估值虚高,一定程度上也困扰了投资人。

AI软件行业中,拥有强大创新能力和技术储备,稳定的业务,合理的估值,可期的发展前景的企业不是很多,甚至可以说是稀缺,因此,投资机构在选择和决策上面临很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