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工智能为何被列入“新基建”
发布于:2020-05-13 11:47 浏览:
新基建的七大领域分别为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前四项均为基础设施的建设,后三项则属于科技领域。可以看到与旧基建相比,曾经的前沿技术已被纳入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发生这种转变的前提有两个,一是科技已经发展到了可以被日常应用,并且能够切实改善生活和工作的地步,二是社会需要科技产物的助力来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和抗风险能力。
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
在智能语音和智能语义的加持下······
音响不再是单向输出音频的工具,
而是能够进行人机互动的智能设备。
密码解锁在很多场景中,
被指纹、人脸识别替代。
在智能语音和智能语义的加持下······
音响不再是单向输出音频的工具,
而是能够进行人机互动的智能设备。
密码解锁在很多场景中,
被指纹、人脸识别替代。
然而,人工智能发展所带来的变化不光是大家在生活中感受到的便利,还有大量现实物理场景数据的获取对决策的影响。机器强于人的地方在于它能够存储、处理大量数据。过去,机器得到的数据是人类获取和选择性录入的,它能产出的结论充满局限性。而现在,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机器能够自己听,自己看,海量结构化信息的记录与分析为各行各业的日常决策与长远发展带来前所有为的改变。
以捷通华声的灵云智能语音质检系统为例。过去,呼叫中心采用人工质检的方式对坐席服务质量进行监控,采样率仅达1%-5%,监控力度低且海量有价值的语音内容无法得到有效利用。灵云智能语音质检系统利用语音识别技术将海量通话录音转变为文字,在文本分析和大数据分析的帮助下实现所有坐席录音的100%全面质检,并对语音内容进行全面的挖掘和分析,在降低客户投诉率、提升服务及营销技巧、捕捉市场商机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指导决策的数据支撑。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科技的发展一直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并不断提升着人类社会的运作效率和抗风险能力。如果说,人工智能对于社会高效运转的必要性在前些年还不够明显,那么此次新冠疫情作为一个推手,正式将人工智能全面推向社会的方方面面。
疫情期间,捷通华声第一时间推出的灵云疫情防控智能机器人,以5倍于人工的效率实现了批量的重点人群筛查、疫情防控和宣教工作,同时减轻了基层社区人员的工作负担和健康风险;灵云智能语音识别技术针对医生病历书写、护士查房记录场景,提供高效语音转写服务,帮助医护工作者节省体力,提高文字记录效率;灵云语音云帮助在家远程办公的职场人实现在线会议内容的完整转写服务,即使相隔千里,信息传递效率也绝不会减弱。
“左手支撑疫情防控,右手支撑复工复产”的人工智能,在抗疫人力不足时挺身而出,将防疫和工作效率提升数倍。然而,社会对于人工智能的需求远远不止于抗击疫情。智慧金融、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等都有着人工智能在其中发光发热。需求已然成熟,人工智能作为新基建的一部分,将会融入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变得无处不在。
人工智能作为新基建的七大领域之一,其含义绝不仅仅指向其自身的发展,而是要推动各行业完成智能化转型升级,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这与捷通华声“赋能百业 共享AI未来”的美好愿景不谋而合,我们将不断提升自身的AI技术实力、打造全方位的人工智能技术服务平台,努力让每一个软件、每一台设备“能说会听、能写会看、能辨音会认人、能思考会判断“,为新基建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