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云人工智能服务金融 创新金融业务模式
刷脸支付、智能投顾、智能风控,人工智能(AI)技术已在金融安全、金融服务等方面给用户和金融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AI给金融带来的,是改善还是升级?AI在金融行业已落地到了什么程度,会给银行乃至金融行业带来哪些新的挑战与机遇?
捷通华声基于灵云全方位人工智能能力平台,推出了应用于金融领域的AI系列产品和解决方案,已服务农业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平安保险、太平洋保险、博时基金、广发基金等100多家金融机构,助力其创新金融业务模式,推动金融产业智能化升级。
全方位智能客户服务:提升金融服务能力
在客户服务方面,捷通华声提出了全方位智能客户服务的理念。基于语音识别(ASR)、语义理解(NLU)、语音合成(TTS)技术开发的灵云智能客服系统,可以为客户提供自助业务咨询、业务办理等服务。客户可以在微信、官网、App等网络渠道,电话渠道,实体机器人等渠道随时随地获取智能化的服务。企业也可以通过智能外呼机器人,主动外呼电话,完成贷款催缴等任务。
这些智能化的服务,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也大幅减少了企业的人工服务成本。面向金融呼叫中心,捷通华声推出的灵云智能语音分析系统已在数家银行、保险公司的大型呼叫中心上线应用,通过实时转写坐席与客户的对话,不但能实现坐席人员的服务质量自动打分或给人工坐席实时提供话术支持,还能从海量的客服大数据中挖掘重要营销信息,有效提升金融企业的整体服务能力。
智能营业厅及机器人:让大厅服务更高效
在银行营业厅,缩短客户等待时间、提升业务办理效率一直是储户和银行的共同愿望。捷通华声将语音识别(ASR)、语音合成(TTS)、OCR、人脸识别(AFR)等技术应用到银行业务办理流程中,打造智能营业厅:储户可以在自助填单机上用语音、手写等方式快速填写表单,办理业务时,储户提交的支票等纸质凭单,柜员可以用OCR技术进行扫描识别录入,大大提高了业务办理速度。
与此同时,捷通华声也为银行大厅推出了大堂经理机器人。例如,华夏银行大堂助理机器人、兰州银行兰兰机器人,不但可以语音交互,还可以具备人脸识别、声纹识别、指纹识别等功能,在大厅为储户提供业务咨询和业务办理服务。
智能图像采集及识别:财务资料电子化
银行业务会涉及大量的证照和纸质性支付文件,OCR技术可以将这些纸质资料电子化。在中信银行的影像资料电子化工程中:捷通华声不但实现了办卡流程中身份证、银行卡、名片的自动识别,还实现了业务凭单、统一对账单、托管资料等众多纸质资料的精准识别和自动分类。
同时,中信银行大型用印机的影像识别应用灵云OCR技术,建立了便于管理和检索的电子资料档案库,有效提升了柜台、托管、信贷等业务的办理效率。
智能身份认证:多维生物特征识别
在金融安全和移动端开户方面,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给银行的无人监督式远程身份认证提供了可靠保障:中国人民银行将灵云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在VTM机上,为大众提供自助征信记录打印服务;某大型保险公司应用灵云声纹识别技术,在电话渠道识别VIP客户的身份。
在身份认证领域,捷通华声提倡人脸+声纹+指纹,与OCR技术的融合应用,身份认证准确率是单项技术的上千倍。这有效避免了单一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不稳定性和局限性,为金融企业提供高安全等级的身份认证服务。
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潜力有多大,还有多少业务可以与AI技术相结合,还需金融机构和AI企业共同去探索。届时,人工智能给金融带来的,将不仅仅是改善,可能是整个产业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