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捷通华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方位人工智能技术与服务提供商

新闻资讯NEWS

北京捷通华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方位人工智能技术与服务提供商

「人工智能创业30人」这场仗,他和科大讯飞已经打了十多年

 发布于:2017-04-11 16:56   浏览:

[ 亿欧导读 ] 张连毅,北京捷通华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其创办的捷通华声专注于全方位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与产业化应用,包括智能语音、智能图像、生物特征识别、智能语义四大领域。

结缘:做技术也是积德行善的事

张连毅,198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之后进入清华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也就是今天的紫光集团。当时,紫光董事长交给他一个任务,就是去清华大学搜寻好的技术。在当时的背景下,科研技术落地的还比较少,但张连毅有机会接触到第一批高新技术,致力于将它们带出实验室,实现产业化、商品化。由此,他与人机交互技术结缘。

90年代,张连毅带头在紫光集团开始推动人机交互技术的产业化应用,还创造了一个品牌叫清华OCR。之后,张连毅出国深造,2000年归国,他和当年的伙伴一起创立了捷通华声公司,一个新的征程随即展开。

张连毅告诉亿欧记者,二十年前,人工智能对大部分人来说还是天方夜谭。如何向客户介绍这一陌生概念,成为公司成立初期所面对的难题。“那时候我们只能用最通俗的语言向我们用户、客户还有希望了解我们的人员解释。比如,简单来说,让机器说话就叫语音合成,让机器听懂人的话就叫语音识别。“

在发展早期,捷通华声既是产业推动者,也是科普工作者——向大众介绍这项技术是怎么回事,进而向相关企业、社会大众推荐它怎么能帮助大家。

2000年左右,捷通华声赞助北京市残疾人协会,负责给盲人提供语音合成PC端的软件。“当我们把这些软件给盲人电脑装上的时候,他们都很激动、不停地说谢谢。这给了我们很大的震撼。所以我后来跟同事讲,做好语音技术、做好人机交互技术,不仅仅要想着挣钱、推广,这是一件积德行善的事情。”

 

摸索:与资本对接前,他形容自己是“农民工的儿子”

对于一家公司的发展,老板要找钱、找人、找方向。捷通华声在创立后的十年左右的时间里都没有引入资本,之后又频繁对接资本。谈到这其中的转变,张连毅提到了一个老对手:科大讯飞。

科大讯飞同样是一家从事智能语音及技术研究、语音信息服务的软件企业,捷通华声与科大讯飞竞争了十几年。张连毅常思索为什么两家公司会有今天这样的差距,他总结,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对资本的认知。

“科大讯飞刚创建公司的时候就和资本对接上了。然而由于当时自己对资本了解太少,我固执地甚至无知地关上了和资本沟通的大门。”张连毅回想起来倍感遗憾,“这是战略性的错误”。

 人工智能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资本,也需要政府的支持。因为人工智能不仅对产业有帮助,更关乎到国家科技水平。它有利于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这其中最大的动力便是技术创新。然而在过去的十几年,捷通华声与科大讯飞拿到的政府补贴存在巨大的落差。“我能拿到友商1%就不错了,我们的差别就在这儿。“

张连毅认为,当前国家扶持民营企业的环境还很不健全。“中国民营企业就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就像别人问我捷通你怎么描述你跟友商区别?他们作为上市公司,直到今天,每年还能从国家拿几个亿的扶持,而这两年我们是零。他就是官二代,我是农民工的儿子,就这个区别,很真实的。“

看到两个相应竞争对手都是体制内的企业,相继上市,张连毅觉得自己一个人没办法跟体制博弈。国际领先的语音文字智能输入和图像解决方案提供商Nuance找到他,希望收购公司。双方经过协商,甚至已经签订了收购清单。

然而,“最后也没有卖。”

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虽然在过去的创业道路上受到过挫折,张连毅骨子里还是希望为国家、为民族、为产业做点事情,因此他觉得这些技术不能轻易出售。所以2011年张连毅决定振作精神重新出发,调整思路。也是在那一年,捷通华声开始对接资本。

对接之后,张连毅认识到,让情怀落地的基础还是赢取利润。“所以投资商追问你的盈利问题并不为过。一个企业的基本标准是什么?那就是要赢取利润。

资本的力量也会迫使企业进行思考,督促企业进行查漏补缺。“不是每个企业管理者都能够对今后的规划想得很清楚,但是作为一个企业领导者你必须要想,这是你和员工的差别。所以资本的力量就是迫使你去思考,不光是今天、明天、后天。”

转型后的捷通华声盈利状况一直较为稳定。张连毅说,“我从来不把投资人的钱当钱,我当信任。别人把自己的真金白银交给你,让你去管理,他可能把钱交给自己太太都不放心,但是会把钱给你,代表的是什么?这是一种信任。”

张连毅努力让自己对得起这份信任。“这些年我努力给他们挣钱,就是希望报答他们对我的信任。”因此捷通华声在用资方面也十分谨慎,不会烧钱。然而,谨慎之后,束缚感也随之而来。为了确保盈利,控制成本,面对重大选择的决策会趋于保守。“有时候,盈利也是一把双刃剑。”张连毅说。

情怀:做不成桥梁,至少要做一颗螺丝钉

在科技产业领域摸爬滚打十几载,外人看来这样的过程很辛苦,可张连毅从来没想过退出。“每个人有不同的追求,对我来说,工作本身就是个乐趣,就像有些女孩子喜欢化妆,有些男孩子喜欢旅游。而我喜欢工作,尤其在人工智能这个领域。”

资本的热捧和媒体的关注使得人工智能在近年来十分火热,也吸引了大批从业者。对于年轻的80后甚至90后成员,已经从业十几年的张连毅愿意做一个保驾护航者。“这批90后的孩子真的非常聪明,学习速度快,动力足。但是他们的成熟度会滞缓于他们的学习速度。因此90后需要多过一些桥,多走一些路。”锻炼出成熟度的90后在未来必将挑起这个行业的大梁。

而对于新加入的创业者,张连毅说:“不光是人工智能,在哪个领域都是这样,首先要想好创业不容易。 在他看来,创业的方向首先要明确,要明白所做的技术有没有商业化价值。方向明确后,还得有把技术落地的同道或者力量。尤其对于技术来说,落地是关键。哪怕商业价值目标已经明确,但技术的瓶颈无法突破也会为产业化带来阻碍。“我们作为创业者也好,作为企业家也好,必须要想好你的技术是否有制约?不要把自己想成是万能的,不现实。”

一直以来,张连毅给捷通华声贴的标签是:不屈不饶,不轻言放弃,有梦想,也有情怀,既志存高远,也脚踏实地。多年前创业的时候,他就对自己提出了要求:捷通华声要培养有价值的员工,要开发有价值的产品,要做一家有价值的企业。

谈到捷通华声的未来,张连毅希望捷通华声可以成为中国经济大桥上不可缺少的部件,承担起推动国家经济向前发展的责任。“如果我们有本事,就去做桥梁,如果再有可能,我们去做桥墩。如果我们能力做不到,也至少要做一颗大梁上的螺丝钉。”这是张连毅的追求,长路漫漫,不忘初心。